乡村振兴视角下黔南“民宿”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难
(2021)
随着生态休闲旅游的盛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下,“民宿”产业作为新型产业形式在美丽乡村建设浪潮中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为详细了解黔南州民宿产业发展现状,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近日,黔南调查队联合黔南州政府组织州旅游局、州公安局、州税务局、州卫健局、州市场监管局以及黔南州12个县(市)政府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黔南州民宿产业发展呈现新业态、新特点,“民宿+”产业动能有待挖掘和释放。
一、黔南州民宿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1.民宿产业“新”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作为新型的民宿产业,有效抓住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旅游产业化”战略契机。近年来,黔南州依托景区、古村、农业、民族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以民宿、客栈、主题公寓、家庭小旅馆、休闲山庄、农家乐为主的“民宿”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一批景观式、体验式主题民宿。截至目前,按照“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的特点,黔南州约有100多家城市和乡村民宿,荔波、龙里、贵定、独山等地民宿产业发展相对成熟,民宿分布较多,仅荔波县就有民宿、客栈205家。按照登记注册并存续的以“民宿管理”“民宿服务”为经营范围的特点,黔南州共有民宿市场主体317户,其中个体工商户64户,占总体的20.19%;中外资公司1户,占总体的0.32%;其他主体252户,占总体的79.49%。其中有1家(贵州荔波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依靠荔波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存续时间长达30年之久。2016年以来,民宿市场主体逐年递增,仅2020年登记注册的就有107家,占整个民宿市场主体的33.75%。从注册资本看,注册资本100万及以下232户,占总体的73.19%;注册资本100至1000万62户,占总体的19.56%,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23户,占总体的7.25%。民宿产业“新起”,发展势头强劲,一定程度上占据了产业振兴“市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模式、新路子,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2.“民宿+”产业模式有待改变“小规模性”增长业态。黔南州民宿发展刚刚起步,呈现“小规模性”增长的特点,但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较快,有待向“民宿+”方向提档升级。截至2021年7月,全州设立税务登记的住宿业2757户、同比增长13%,民宿服务173户、同比增长77.8%。住宿业投资总额43.32亿元、同比增长9%,民宿服务投资总额0.97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长虽快但规模化投资较少,以荔波为例,2021年民宿服务投资总额0.69亿元,占全州民宿服务投资额的71%,荔波民宿服务户数占荔波住宿业户数的16.44%,其中个体户77户,占民宿服务户数的95.59%。同时,在行业大类中贡献较小。2021年1-7月,全州住宿业税收收入2534万元,同比增长84.6%,民宿业税收收入11万元,同比增长10倍。民宿产业小规模性增长,但在民宿+文创、民宿+康养、民宿+体育、民宿+休闲农业、民宿+艺术等上还存在较大短板,经营模式较传统,手段不够多,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区域性选择偏好下民宿产业呈现“散弱”的特点。全州范围内民宿产业较为分散,未形成旅游住宿经济带,集群效应不明显,主要分布在自然旅游资源以及文化旅游景区的周边,例如荔波、龙里、贵定、独山等地。住宿业主要分布在荔波、都匀(荔波境内拥有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3A级景区9个;都匀匀东片区拥有绿博园、杉木湖、秦汉影视城、足球小镇等旅游景点)。2021年1-7月,荔波和都匀匀东片区民宿业税收分别为10万和1万,贡献了67.8%、27.7%的行业税收。部分民宿走农耕体验、乡愁生活体验,绿色餐饮、田园民宿、亲子活动等发展路径,这类大多是老百姓自发投资建设经营,没有相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且住宿条件一般,在“亮点”和“特色”方面发展显得有些乏力,呈现出“散弱”的特点。
二、当前民宿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问题
1.民宿开发建设配套服务不足,“沉睡资源”有待进一步“盘活”。全州正常运营的民宿,大多以家庭闲置房改造而成,“家庭作坊”式运营,床位大多在20张以下,档次参差不齐,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整体风格上未突显当地民宿特色和体现当地人文特征,缺乏乡土气息,综合品质不高,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加之思想观念的滞后性以及部分民宿交通区位限制,民宿旅游点基础设施简陋,通达性较差,无线网络、景区标识系统和休闲度假、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不完善。例如,都匀市从城区到大河村、包阳村等民宿较为集中的村寨公路路面狭窄,易造成交通拥堵,大河村缺少专用停车位,在旅游旺季时,常出现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对于许多资源丰富但受资金、交通等限制,未能开发建设,大多“沉睡资源”有待通过资金投入、配套设施“帮扶”、政府服务等进一步开发“盘活”。
2.人才梯队建设乏力,特色化专业化民宿体验不佳。全州民宿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大多为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缺乏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水平,导致运营水平偏低,客户体验不佳。例如龙里县湾滩河镇的鸿秀布依农家和孔雀山庄,每家有7间房,收费标准为80元/天,由于多数客人是周边游,住宿需求低,民宿多数时间处于半停业状态,每家营业收入约4万元/年,由于收益低,为了节约成本,家人兼职做“服务员”代替专业服务员。同时,民宿经营者的经营素质不高,未经过专业化的技术培训指导,市场意识淡薄,目光短浅,只求“利”不下“力”,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素质的乡村旅游企业管理人才和优秀旅游服务人员十分缺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营销推广人才严重不足,民宿服务的软件和硬件单一陈旧。例如惠水县除妙田吉市外,大多数乡村民宿呈现出低端的客栈模式,8家民宿共计45个床位,平均每家民宿不足6个床位。其次,部分经营者未按照国家相关规范依法营业,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知识,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民宿经营前甚至未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在未取得有效健康体检合格证明的情况下从事为顾客服务工作,未对房间空气、水质、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对公共用品用具如床单、被套、拖鞋、口杯等清洗、消毒和保洁不规范,不能做到一客一换,存在交叉感染的卫生安全隐患。
3.市场监管“手段”不多,存在监管“盲区”。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指导,民宿的开发、经营具有较大的从众性、随意性,主管部门不明确,鉴于民宿、家庭小旅店、网约房新业态具有多种身份特点,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管理上存在较大漏洞。例如,福泉市境内农家乐(民宿)均是利用村民自建住宅进行改造,为消费者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小型零售等服务的场所,所有农家乐(民宿)根据“放管服”改革对于经营用客房数量不超过14个标准间(或单间)、最高4层且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的农家乐(民宿),无需办理消防行政审批手续要求。荔波梦柳布依风情小镇位于国家5A级景区小七孔东门,发展无序,道路及路标、环境卫生、停车场地、用水用电、通讯网络等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不符合区域科学布局和合理适度发展的要求。
4.品牌打造与宣传力度不够,民宿知名度和贡献率不高。黔南州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品牌打造、精品宣传上力度不够,民宿的知名度不高,对经济的贡献率也较低,多数民宿重模仿轻创意,重经营轻宣传,本土文化挖掘力度不够,缺乏地方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宣传力度不够。如荔波梦柳布依风情小镇纳入税务正常管理的住宿业95户,其中民宿45户。电视剧《陈情令》《庆余年》对于都匀螺丝壳、影视城,《无名之辈》对于西山大桥的宣传效应远远不够。依托都匀市毛尖镇螺丝壳景区、茶园茶庄、民族村落等资源,对于打造“天然居”、“一品茗山庄”等民宿的知名度不够。民宿类型多样化、特色化、主题式不明显,名宿的知名度和贡献率不高,都匀市民宿业仅贡献了7.1%的行业税收。
三、有关工作建议和意见
1.加大政府服务和设施建设力度,有效盘活民宿资源。各级政府把基础设施补短板优惠政策向民宿周边倾斜,为民宿的开办提供完备的配套设施,构建“县、乡、村”三级配套联接体系,通过落实硬化、亮化、规范化管理建设,强化民宿产业的集群特性,抱团发展,同一区域共享基础设施,采取“农户+公司+政府”等模式开展共享经济模式,多渠道提升民宿存活率。同时,整合各类资金,加强民宿产业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把民宿作为利用红色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特色康养、民族文化等融合打造优势旅游的资源点。例如充分利用城乡结合部交通区位优势,打造民宿+文创、民宿+康养、民宿+体育、民宿+休闲农业、民宿+艺术、民宿+网络等“民宿+”项目精品,同时,加强市场规划,形成市场集群,用主题鲜明的“一站式”体验民宿特点吸引客人、留住客人。
2.在人才“招引”与强化培训上狠下功夫,提升业界服务水平。政府相关机构以及行业组织需要加强民宿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与各大高校专业人士和非营利性培训机构合作,对民宿经营者培训,提高经营服务水平和技能,加强对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造就一批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提升民宿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其次,以政策和资金支持吸引民宿行业的人才,选派一批专家到乡村民宿点进行现场问诊指导,提高乡村旅游技术和智力支撑,提升民宿的专业化水平,引导民宿产业升级,以增强民宿的竞争力,形成智慧化现代化产业。
3.多方发力加强市场监管,深挖民宿发展潜力。政府层面,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民宿发展,在整体规划、资金支持、企业用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理顺管理思路,成立专门的综合性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权职,加强对民宿行业在经营资格、服务内容、卫生监督等的行政指导和管理,保障其可持续发展。例如公安部门依托社区警务专业化建设,采集经营场所和经营户基本信息,录入“一标三实”系统,建立住宿行业台账,实行清单制管理。同时,主动对接市场监管、国土规划、综合执法和应急管理等职能部门,就实名制登记、身份信息录入公安系统、消防安全设施配备、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等指导新兴行业逐一落实,联合挤压非法住宿场所生存空间,加大对住宿新业态的检查监管力度。
4.多维度进行营销宣传,提升民宿产业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借助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推出微视、微漫等适应网民需求的民宿旅游宣传内容,加强与携程、美团等渠道商合作,推出特色产品,做好外营销,助推民宿发展。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与“旅游大V”合作,借资深旅游人士或旅游网红群体引流,通过直播分享特色旅游资源和住宿体验等,提升知名度。同时,支持民宿业主根据各自特色,提炼形成易识别的营销口号或Logo,在主要客源市场投放适量广告,吸引潜在客户。加强跟踪和动态管理维护客户,关注和回应客户评论,根据游客需求开发一定的休闲度假产品和主题活动,炼好内功,提升自身口碑,做好内营销。政府部门可以统一编制乡村民宿产品营销折页,将折页放在重点景区、旅游咨询中心、酒店客房等地,为民宿吸引游客,多渠道提升乡村民宿知名度和影响力。
木杨城全球运营中心官方发布
评论